“蘋果成熟的季節,家裏的大人們就會用小推車推著筐到果園裏,忙活半天之後,原來的空筐就會盛滿蘋果,大人們再用熟練的手法在筐和小車之間係上繩子,將收獲的蘋果推回家。”這樣的場景,在八九十年代的膠東半島很常見,相信很多在煙台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熟悉。如今幾十年過去了,摘蘋果的過程總體仍是如此,但有兩處明顯的變化,一個是農用車(三輪車)代替了手推車;另一個就是山東蘋果筐的材質發生變化:原來基本都是“條子筐”,現在大多是鐵架做的金屬果框。
所謂“條子筐”,實際上是一種編織筐,跟農村常用的簍子編織方法類似。簍子的主要原材料是柳條,而筐的主要原材料則叫作“條子”。“條子”的學名應該叫作棉槐,但膠東民間一般都叫“條子”,這個名字主要是形容它的外形:棉槐的葉子跟槐樹有相似之處,但枝幹相差甚遠,棉槐通常很細,但柔韌性較好,適合拉伸,表麵的皮也能剝下來,很適合編織筐一類的容器。
聯係人:薑總
電 話:13963896320
郵 箱:13963896320@163.com
地 址:煙台市萊陽市馮格莊盛隆建材市場D區3號